『发』基本信息(拼音、五行、康熙笔画)
「发」字取名寓意及含义
[发]字本义为:发读fà时,指头发,不用于人名。发[发]字取名寓意为:奋发图强、繁荣昌盛、财源广进之义;常意指:日进斗金、大展宏图、好事连连。
「发」字在字典里的读音与解释
拼音:fā
1、(形声。本义: 放箭)。
2、同本义。
引用:
發,射发也。《说文》
壹发五豝。《诗·召南·驺虞》
发彼有的。《诗·小雅·宾之初筵》
循声而发。《礼记·射义》
矢四发。《汉书·匈奴传》
其射,见敌急,非在数十步之内,度不中不发,发即应弦而倒。《史记·李将军列传》
暮见火而俱发。《史记·孙子吴起列传》
见其发矢十中八九。宋·欧阳修《归田录》
度不中而轻发。清·徐珂《清稗类钞·战事类》
组词:百发百中; 发矢(射箭)、发箭(射箭)、发功(指射技。)
3、出发;上路。
引用:
发,去也。《广雅》
履我发兮。《诗·齐风·东方之日》
朝发枉诸。《楚辞·离骚·涉江》
顷之未发。《战国策·燕策》
卿与子敬、程公便前发。《资治通鉴》
兰舟催发。宋·柳永《雨霖铃》
组词:发足(起程,出发)发程(起程,上路;动身启程、发逐(出发追逐)、发迈(出发远行。)
4、打开;开启。
引用:
成有子九岁,窥父不在,窃发盆。《聊斋志异·促织》
组词:发日(公文的启封日期)、发书(拆开诏书或书信。)
5、征发;征调。
引用:
西门豹即发民凿十二渠。《西门豹治邺》
组词:发召(征调)、发调(征调)、发徭(征派徭役。)
6、发生;发出。
引用:
使人发书于赵王。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
而大声发于水上。宋·苏轼《石钟山记》
怀怒未发。《战国策·魏策》
变遂发。清·梁启超《谭嗣同传》
组词:发念(萌生念头)、发意(产生某种意念)、发兴(发生。)
7、发布;宣告。
引用:
今王发政施仁,使天下仕者皆立于王之朝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
遂发命,遽兴姜戎。《左传·僖公三十三年》
组词:发政(发布政令。)
8、抒发;发泄。
引用:
发狂吟。《三国演义》
发其志士之悲哉。明·张溥《五人墓碑记》
组词:发郁(发泄郁结在心头的烦闷)、发忿(发泄愤恨的情绪)、发挥(抒发。)
9、派遣。
引用:
吾欲发兵,使公及桓楚将。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
二世元年四月,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。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
孤当续发人众,多载资粮,为卿后援。《资治通鉴》
组词:发师(派遣军队、出兵)、发导(派遣向导。)
10、挖掘。
引用:
于败石丛草处,探石发穴。《聊斋志异·促织》
组词:发冢(掘墓)、发硎(发掘整理)、发揭(发掘,揭开。)
11、花开放。
引用:
野芳发而幽香。宋·欧阳修《醉翁亭记》
组词:发秀(开花)、发彩(指开花。)
12、送出;交付。与“收”相对;发出。
引用:
发五十金。明·张溥《五人墓碑记》
组词:发电报
13、显现;显露。
引用:
征于色,发于声,而后喻。《孟子·告子下》
凄凄切切,呼号奋发。宋·欧阳修《秋声赋》
组词:发色(呈现色彩)、发迷(显现迷惘的神情)、发梦(显现梦境。)
14、揭露;暴露。
组词:发奸(揭发坏人坏事)、发潜(揭发潜伏的坏人坏事)、发举(揭发,检举。)
15、点燃;燃烧起来 褺。
引用:
同时发火。《资治通鉴》
组词:发爨(烧火做饭)、发薪(点燃柴草。)
16、除去;错乱。
引用:
居干之道,菑栗不迤,则弓不发。《周礼·考工记·弓人》
毋逝我梁,毋发我笱。《诗·邶风·谷风》
17、效法,遵守。
引用:
法者不可不恒也,存亡治乱所从出,圣君所以为天下大仪也,君臣上下贵贱皆发焉。《管子·任法》
拼音:fà
1、头发,人头上的毛 ?。
引用:
巽为寡发。《易·说卦》
其华在发。《素问·大节藏象论》
穷发之下。《庄子·逍遥游》
束发而就大学。《大戴礼记·保傅》
结发成夫妻。《苏武古诗》。注:“结发始成人也。谓男年二十,女年十五,时取笄冠为义也。”
人不寐,将军白发征夫泪。宋·范仲淹《渔家傲》
组词:理发;脱发;怒发冲冠(形容怒极。)
2、草木。
引用:
穷发之北有冥海者,天池也。《庄子》
山以草木为发。《地理书》
3、古代旐末形如燕尾的垂旒;旗帜的通称。
引用:
武王载发,有虔秉钺;如火烈烈,则莫我敢遏。《荀子·议兵》
拼音:fèi
1、崩坏;停止。
引用:
天无以清,将恐裂;地无以宁,将恐发。《老子》
君夜发不可以朝。《晏子春秋》
景公饮酒,酲,三日而后发。
组词:发药(停止用药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