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钧」字取名寓意及含义

[钧]字本义为:钧字本是古代一种计量单位的名称,一般称30斤为1钧,每3钧为l石。另外,古人也把制造陶器的转轮称为钧,或者调节乐音的标准。后来,钧字又引申指国政、天工,或者作为书札或口语中对尊者的敬词使用。[钧]字取名寓意为:尊贵、权威之义;含义常指:德高望重、备受推崇、身贤体贵。

「钧」字在字典里的读音与解释

拼音:jūn

1、(形声。从金,匀声。本义:古代重量单位。三十斤为一钧)。

2、同本义。

引用:

钧,三十斤也。《说文》

入钧金。《周礼·大司寇》

钧衡石。《礼记·月令》

颜高之弓六钧。《左传·定公八年》

吾力足以举百钧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

组词:钧衡(钧和衡都是量物的工具,因借为评量人才之意)、千钧一发;雷霆万钧;钧石(钧和石。四钧为石)、钧金(三十斤铜)、钧分(一钧半,合四十五斤。)

3、制陶器所用的转轮。

引用:

独化于陶钧之上。《史记·邹阳传》。索隐:“范也。”

陶家名模下圆转者为钧。《汉书》注

大钧播物。《汉书·贾谊传》

钧旋毂转。《淮南子·原道》

组词:钧甄(钧和甄。都是制陶用的转轮。)

4、相同;相等;均衡;均匀。

引用:

其罪惟钧。《书·吕刑》

敦弓既坚,四鍭既钧。《诗·大雅·行苇》

钧是人也。《孟子·告子上》

是以圣人和之以是非,而休乎天钧。《庄子·齐物论》

善均从众。《左传·成公六年》

钧则曰左右均。《礼记·投壶》注:“等也。”

夫名异则实殊,质同则称钧。《论衡·实知》

组词:钧平(均等,相等)、钧等(均等)、钧德(功德相同)、钧谐(均衡和谐。)